近日,人社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合理制定公开招聘资格条件要求,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切实维护、保障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合法权益和平等竞争机会。该通知发布后,在网络上引发广大网友热议。
在浙江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张小姐指出,“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事业单位=铁饭碗+清闲,有些地区可能还要加上良好的福利待遇,让大家趋之若鹜。”就她了解,省事业单位不乏博士,市事业单位多是硕士。但她认为,事业单位的本质实际上是公益属性,也是国家一直以来强调的方向。
什么是公益属性?长话短说,就是为老百姓提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公益服务。她指出,硕士、博士固然好,但是用人成本太高,且有点大材小用。“例如街道这类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能,实际上职校生也能胜任,实在没有理由将这部分学历的求职者拒之门外。”
当然,她也表示并没有一棍子打死名校硕博,而是如通知所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理念,破除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岗位真的有需求,如三甲医院、公立高校,那都是事业单位,名校生大可以发光发热,但是去类似社区服务中心的一些事务性岗位,那就有可能人才浪费了。因此她认为,事业单位招聘不得限制名校门槛,是对本质的回归。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这个政策对非985、211院校及职业院校毕业生来说是个利好。
有网友认为,因为稳定+体面,很多毕业生都想进体制内,但由于报考人数较多,有些事业单位直接规定,必须是985、211(双一流)院校的毕业生才能报考。他们认为,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剥夺了非(双一流)院校及职业院校毕业生公平竞争的权利,实质上是一种学历歧视。
“近日的《通知》中,事业单位破除了学历要求,尽管最后落地可能还是择优录取,可能不完全能做到学历公平,但至少开放了报考和申请的通路。”所以,当门槛已经不设限,对有技能、学历低的职业教育学院学生来说,是重大利好政策,这将直接拓宽他们的就业道路,以往他们只能选择进入企业就业,今后事业单位也将向他们敞开大门。
“本科生早就不是稀缺学历了,硕士成了标配,甚至博士生也不稀奇。”在体制内工作的网友老林指出,但人才的结构矛盾却非常突出。高中生个个都想上大学,通识型的人才一抓一大把,这些人什么都懂一点,但又什么都不太懂,实际效益并不高。相反,专业技术型,尤其是高级蓝领工人又极其缺乏。
“有句话叫,三千块的白领满地跑,一万块的泥瓦工招不到。”他认为,职业教育肯定是未来教育工作的一个主要方向。但如果职业院校学生没有好的出路,谁会去读?家长也不会让孩子去上职业院校的。如果事业单位面向职业院校学生招考的政策力度再大一点,范围再广一点,意义就非比寻常了。彼时,人们的观念和思想,就会逐步发生转变。
今年国务院的教育大目标之一,就是开展、增加我国的职业教育人数。具体为截止到2025年职业本科的招生规模不低于10%,也就是要有将近50万人的新增职业本科学生。
再加上高中开始分流的中专等职业教育,我国将会拥有充足的中等、高等各学历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能较好应对社会、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
人社部的这份事业单位的提倡书,会让今后的职业本科招生得到巨大的后盾支持,让招生信心加倍进展顺利。同时也会给分至中专等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指向了奋斗目标—考入职业本科大学,增强了选择职业教育后的就业目标—努力应聘事业单位。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这个通知看起来是在增加职业院校的就业方式,但实际操作中,大概会出现这种情况:事业单位招考仅设置少量专门针对职业院校/专业的岗位。“想要大幅招考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机关单位行政性事务比较多,涉及到这类专业性工作的单位毕竟占少数,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事业单位招考是肯定会设置该类岗位的。”
职业规划导师张灿指出,通知里有一条内容值得关注,那就是:技工院校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可报名应聘学历要求为大学本科的岗位,高级工班毕业生可报名应聘学历要求为大学专科的岗位。
但他认为,这个通知实际效果可能短时间内并不明显。“未来定向选调该限制还是会限制,人才引进该限制还是限制,性别该限制还是限制,户籍该限制还是限制,全面放开难度挺大。”
所以这仅仅是释放出一个信号,当然,他表示,仍然可以期待一下,未来公务员招考中也会针对职业院校的同学设置一些岗位,但情况估计和事业单位招考差不多,并不是很多,主力招考还是会在本科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