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实验室”首次提及是在去年12月国家科技部发表的期刊中提及,文中提到:国家在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创新领域建设国家实验室,建立健全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实验室体系。
从科技部发文可以看出,在规划实验室上,“国家实验室”为首,其次则是“全国重点实验室”,未提及“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有研究认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却天差地别。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不会是单个实验室的重组,而是一次体系的重组。既可以整合依托单位/高校内部的机构,同时也可以联合外部机构、企业实验室等等,在一个领域集中力量建设一个实验室,做大做强。
从去年12月科技部发文到今年已经来到八月份,全国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已经得到确认的有14家,主要依托单位为12所高校,2所研究院,2家企业。多所高校联合、校企联合创建,其中清华大学独揽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浙大则遗憾落选。我们具体来看:
截止到8月,清华大学共有2个实验室成为首批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作为我国工科领域的殿堂级高校,此次入选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是:“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和“高端装备界面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北大作为我国最好的综合性高校,文理工医皆出类拔萃,首批成立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微纳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除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以外,首批全国重点实验室中还有7所高校的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分别是
校企联合、高校与研究院共建、企业独建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共有5个:
从首批已经确认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来看,部署在能源领域、高科技关键技术领域、农业领域、文化领域。关键技术攻坚是国家十四五的重大任务;而农业领域此次有多达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显现出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除了以上14个以外,多所高校也在积极推动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等985高校。全国重点实验室作为接下来可能代替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举措,清华大学又一次地走在了前面,而华东五校的浙大,上海交大,南大还没有获批。